一年一度的国庆节,又是一年小长假,大家都希望利用假期放松自我,走亲访友,推杯换盏叙旧。国庆节既饱含着浓浓的爱国“情结”,也是对党员干部过节“情结”的考验,大家只有涵养正确的过节“情结”,才能真正过好节。

廉洁情结。过一个廉洁的节日,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一个常谈而又严肃的问题。国人崇尚礼节,节日期间喜欢走亲访友,联络感情。人情交往本无可厚非,但对于手握公权力的党员干部,看似简单的“礼尚往来”,极有异化为权钱交易的可能。不跨越红线,才能不掉入腐败的漩涡,如果不能正确识别送礼人的“用意”,终会踏上不归路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贵在清正平和。党员干部在节日期间更应严格要求自己,算好自己的政治账、经济账、声誉账、亲情账,守住纪律底线,把握好交往界限,自觉拧紧法治和道德的螺丝钉,牢牢堵住“礼尚往来”的旁门左道,不为物欲所累,真正从容过节。
为民情结。随着物质生活的充裕,人们的精神情感需求越来越高。而越到普天同庆的传统佳节,个体对于外界情感需求越为强烈。党和政府的温暖、社会大家庭的温度,人们在过节的时候感受最深、最真。因此,每当逢年过节之时各级党委都会开展慰问活动,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,让群众共享社会发展进步。“为政之道,在于安民;安民之道,在于察其疾苦”。节日期间,党员干部当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到群众中去,扎实做好服务工作,摸清群众亟待解决的难点堵点问题,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节日。
文明情结。选择以何种方式度过节假日,检验的是一名党员干部的心境和素养,提升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和高度。党员干部在节日期间外出旅游,如果出现乱穿马路、乱停乱靠、随意吐痰、聚众赌博、违规宴请等不文明举动,不仅损害党员形象,更让节日变成“劫日”。文明天下瑞,和谐世间春。广大党员干部在节日期间要带头做文明的倡导者,积极倡导感恩奉献、孝老爱亲的价值理念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引导群众转变观念。更要身体力行,带头践行节俭、廉洁、文明、健康的节日庆祝方式,自觉摒弃陈规陋习,倡树新风尚,让文明之风吹遍社会个个角落。
家风情结。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家风相连成民风,民风相融汇国风。弘扬传统文化、建设优良家风,不仅是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必修课,更是我们从严管党、严格治家的必然要求。一个人的成长成才,一个党员干部的律己修身,如果受到好的家风家教的熏陶,就更能怀有敬畏之心,做到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。相反,如果不注重家风建设,就可能扣不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。国庆团聚,家人一起动手,你摘菜、我切肉,你刷锅、我洗碗,感受节日的氛围,体验亲情的温暖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讲讲老故事,既是一种家庭传统,更在不知不觉中把家风建设融入到节日之中。一家人沉浸在节日气氛和浓浓亲情之中,是非对错、善恶好坏更容易产生共鸣,更能够接受崇德向善、勤俭持家、廉洁自律等正向价值观。良好的家风家教就在这个过程中口口相传、代代传承,潜移默化、润物无声。